星空网页版,星空(中国)

记辽宁建昌县杨树底下村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董秀森

更新时间:2010-06-28    来源:    浏览:

前不久,46岁的董秀森从北京捧回“全国劳动模范”桂冠。作为葫芦岛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,在见到他时,他是这样说的:“这项殊荣,不仅仅是我工作的动力,这是对我们第一线全体农村干部的鼓舞,我将一如既往的奋战在生我养我的这片沃土上……”
 
  葫芦岛市建昌县杨树底下村位于黑山科乡东南端,距乡政府4.3公里,距县城24.3公里,全村社会总面积31,000亩,耕地2710亩,下辖14个自然屯,417户,2100口人,党员56人,分4个党小组。六年前的杨树底下村经济基础薄弱,除了种地之外,没有其他经济来源,村民过的都是赶吃赶穿的紧日子,是省级贫困村,2003年前后,全村人均收入只有六七百元。一条不能称为路的河沟路,“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两脚泥”,每逢雨季都是大家担心的日子,河道周边汛情随时都会危机到百姓的安全,每逢旱季都是百姓煎熬的日子,为了吃上一口水不得不跋涉在那漫长的弯曲土路。小学校舍用了30多年了,外面下大雨,屋里下小雨,冬天孩子们冻得伸不出手来,村子外债30多万元,乡亲们致富无门,没有奔头……人们给杨树底下村送了个外号:“癌症村”!
 
  2004年,刚刚合并后的杨树底下村,经公推直选,已近不惑之年的退伍老兵董秀森,在众人的掌声中,以支部书记100%得票,村委会主任90%得票,高票当选合并后的杨树底下村首任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他也成为黑山科乡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“一肩挑”第一人。几年来,杨树底下村在董秀森的带领下,经过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,经济收入大大提高,村容村貌明显改善,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,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,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,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彰。杨树底下村2004年—2006年获县级文明村称号;2006年被建昌县评为科普之冬先进单位;2007年被葫芦岛市工商局评为“三走进”先进单位;2007年获县级扶贫先进单位称号;2007—2008年获省级“五个好”村支部称号;2008年荣获省级“环境优美村”称号;2009年被评为葫芦岛市“市级文明村”。
 
  枣红了,牛肥了,百姓腰包更鼓了
 
  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。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,是发展经济、富民强村的根本途径。董秀森带领杨树底下村班子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,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,学习传达党的支农、惠农政策,对适宜发展某项目的村民组甚至直接召开村民会议,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到每个农民心中。通过全体村干部反复研究,确定了“落实党中央惠农政策,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,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,搞活流通,开拓市场,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,加快本村经济发展”的发展思路。2004年—2005年,利用本村山场多、山枣资源丰富的优势,嫁接大枣15万株,户均350株,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。2007年在县、乡配套政策的扶持下,全村建蔬菜大棚100座,成立了“建昌县秀森蔬菜专业合作社”,为菜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,有效促进了棚菜健康发展。2008年,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,规划场地15亩,发展规模化养殖,建成养牛小区,养殖改良牛400头,董秀森组织村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,现入户50户,社员达200人。2009年,经村支部、村委会积极努力,投资300万元,新建大棚80栋,打大井2眼,截浅一处,引水上山一处,为80栋大棚、1000亩核桃基地、一个养殖小区供水。杨树底下村计划2009—2015利用5年时间在全村发展核桃5000亩,现核桃合作社业已成立,入社100户,2010年春季完成核桃树栽植500亩。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,经济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。董秀森积极鼓励富余劳力参加职业技术培训,向非农项目和城市转移,从另一角度增加了农业收入。近年来,杨树底下村变单一传统农业为多元化发展,经济总量不断增加,现年人均收入达5800元。
 
  路直了,河宽了,贫困山村变样了
 
  村容村貌是乡村文明的外在体现,文明富裕的新农村,也必然要求一个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外部形象,而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村庄环境整治、实现村容整洁的基础和必要前提。正如此,董秀森将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当做建设文明村重要工作来抓,他多次召开会议,对直接涉及村民利益的村级公路、学校、饮水、河道等重点工程进行规划论证,班子成员做出合理分工,董秀森跑手续、跑资金。2004年由于汛期到来,资金尚无着落。董秀森毅然拿出自家存款10万元,投进工程,打坝800延长米,使坝路结合工程抢在汛情到来之前完成。今天的杨树底下村村级公路是贯通全村直达杨袁公路的5.5公里笔直而标准的水泥路面,过去 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两脚泥”的历史一去不复返。在此基础上,建水泥篮球场地一个,乡村文化阅览室两间,藏书15000册,建成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,太阳能照明灯把山村夜晚点缀的摇曳多姿。2005年投资27万元,建成花园式小学一所,建筑面积450平方米,完成了合村并校,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,大大提高了办学质量。2008年教师节期间,村委会为小学更新全部桌椅,新装20台电脑,并为10名教师、130名小学生免费发放校服。2006年在上级扶贫部门支持下,一处整齐标致的“移民新村”建成,新村座落于村中央地带公路一侧,占地42亩,建筑面积6375平方米,户均127.5平方米,实现西沟里、西沟中两个村民组整体移民,从根本上解决了两个村民组吃水难、行路难两大难题。为解决办公场所紧张问题,董秀森多方争取资金,建村部一处,解决了干部办公、党员活动、农民学习等场所问题。2008年投资157万元,建成了秸秆气化站,解决了200户村民燃煤问题和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,实现一举两得。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农技信息的需求,2008年扩建农民书屋150平方米。此外投资25万元修塘坝一处,投资35万元治河1080延长米,投资100万元在移民区原址造地200亩。2010年,建环保厕所100个。基础设施的改善,给村容村貌带来极大变化,也使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提升。杨树底下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充实有味,人们在切实感受生活巨变时更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。
 
  参合了,参保了,看病养老不愁了
 
  关注不同社会群体,营造安定祥和社会环境。杨树底下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,董秀森及时向村民宣传新农合政策和相关知识,使村民深刻认识国家惠民政策,现全村参合率达100%,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的现象。董秀森还积极在全村推动社会养老保险、平安保险,提高风险意识,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。由政府扶持,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建昌县首家农民资金互助组织——“杨树底下村扶贫资金协会”经省政府批准成立,这充分提高农民富余资金使用率,提升村民应急、互助能力,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 
  风清了,气正了,文明乡村更美了
 
  杨树底下村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同时,勿忘抓村务民主管理。为确保村干部在村务管理过程中做到民主、公正、公开,自觉接受群众监督,由党员、村民代表共同制定《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》、《民主决策制度》、《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“两委”班子制度》、《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》等规章制度。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心,提升了村民对干部信任度、满意度,推进了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进程。在全体村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上,制定《杨树底下村村规民约》。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《村规民约》,不仅传承了尊老、敬老、邻里和谐的传统文化,同时增添了学用科技、保护环境等与时俱进的新社会风尚。全体村民增强了自我约束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自觉性,提高了村务管理效率,增强了作为本村村民的荣誉感,现全村已形成积极进取、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。2007年村里一困难群众病故,许多村民自发地捐款帮助料理后事。在5.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有许多群众找到村里,自发为灾区同胞奉献爱心,捐助善款。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,全村广泛开展党员走进千家万户“一帮一,结对子”活动,帮助百姓寻找致富门路,解决各项难题。美德教育让杨树底下村充满着民主、理智、进取、和谐,良好的风气在推动着全村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。